114-04-08 感恩學苑 113-2 第七場 - 品德:探索印度:神話、文化、印度舞
講師:劉瑄臻 活動簡介:透過印度神話與舞蹈體驗,理解印度文化的象徵意涵與傳統習俗,掌握印度舞蹈的基本手勢與身體語言,並培養對異文化的開放態度,進一步加深對印度藝術與文化內涵的認識。 印度文化體驗是一場結合神話與藝術的文化探索,認識印度舞的肢體語彙與背後象徵的宗教意涵,深入了解印度神話故事與傳統信仰。亞洲大學感恩學苑於114年4月8號晚間六點半在體育館G201舉辦「探索印度:神話、文化、印度舞」活動,盛邀劉瑄臻講師帶領學生展開一場深入印度的文化之旅,從印度多神信仰與經典神話故事出發,了解印度宗教對日常生活與社會價值的深遠影響,並以淺顯方式介紹印度主要神祇的象徵意涵與文化角色,融入印度舞蹈的教學體驗,實際感受印度舞蹈中傳達的情感張力與宗教精神 活動開始,講師先以印度神話為引導,從濕婆、毗濕奴、象神迦內什等代表性神祇的形象與故事切入,說明每位神祇在印度文化中的象徵意涵,如創造、破壞、智慧與幸運等,並延伸至日常生活中節慶儀式、色彩意義與宗教信仰的表現形式,藉由神話的敘述,學生得以理解印度文化中的宇宙觀、價值觀與傳統習俗的根源,接著講師進一步介紹印度古典舞的文化背景,指出舞蹈在印度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神聖的儀式與神話故事的再現方式。
隨後,講師帶領學生實際練習基本舞蹈動作、手勢(Mudra)與身體語言,包括Namaste合掌、象神手印等,如合掌禮、蓮花手、太陽手等動作,搭配表情與姿態的轉換,進一步掌握印度舞蹈所傳達的情感與意念。透過生動的神話故事與互動式舞蹈體驗,學生們認識印度文化中深具象徵意涵的宗教信仰與傳統習俗,從象神迦內什的智慧象徵,到濕婆的毀滅與重生意涵,不僅聽見了故事,更透過肢體動作「演出」神話,使抽象的文化精神轉化為具體的感官經驗。在印度舞蹈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舞蹈技巧,更以身體詮釋生靈的各式形象,透過一系列身體語言練習與節奏,使學生在動作中感受舞蹈作為印度藝術傳統的一環,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 幼教系林千珈同學表示: 在這次的活動中學習到許多關於印度文化的內容,也打破了一些我們以往對印度的偏見,有了更多新的見解,我也覺得老師真的非常的專業很有趣。 財金系張晏菁同學表示: 學習到印度舞的文化底蘊,以及印度的歷史,最重要的是實際演練了印度寶萊塢的手勢! 幼教系許菀珍同學表示: 學習到很多關於印度克拉拉的更深層的相關知識及關於印度的舞蹈文化及歷史。 心理系路茵卓同學表示: 了解印度文化不只像電視上如此混亂,有深厚的底蘊和藝術,這個活動讓我了解印度的舞蹈不是只有歡樂的好萊屋。 護理系鄭凱昱同學表示: 今天講師跟我們說了許多印度的文化、不同動物的舞蹈動作……。過程中,我覺得學到許多東西,受易良多。 活動結束後,參與活動的10位同學表示,透過這次豐富的文化體驗,他們對印度神話與舞蹈藝術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經由實際學習印度舞蹈的基本手勢與動作,學生不僅認識到舞蹈中所傳達的神聖意涵,也進一步理解印度文化對身體語言與精神信仰的重視,講師期望藉由神話故事的引導下,學生能將抽象的宗教象徵轉化為具體的動作表達,同時激發他們對異文化的好奇與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