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1-11 感恩學苑 113-1 第五場 - 品味:探索珠寶:設計與鑑賞
講師:王滋閔
活動簡介:珠寶不僅是華麗的裝飾品,更賦予了人類深厚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意義的傳承。亞洲大學感恩學苑於113年11月11號晚間六點半在HB88舉辦「探索珠寶:設計與鑑賞」活動,盛邀王滋閔講師介紹珠寶在各個藝術時期的設計理念、工藝技術和材料特性,提高學生們對珠寶的認識和欣賞能力。
活動開始時講師先依時間軸介紹珠寶在各國歷史中的涵意,以及每個時代對於珠寶審美的差異性及其價值。首先,講師以象徵信仰與權力的金、綠松石和紅寶石的古埃及作為啟程,講述了這些飾品在法老和貴族之間地位的高低,其設計也融入象徵神聖與永生的圖騰,如甲蟲和荷魯斯之眼。接著到了美索不達米亞—珠寶工藝的重要時期,其工匠以精細的雕刻和鑲嵌技術聞名,以青金石、瑪瑙和黃金為基底材料,作品多與宗教儀式密切相關,如神像飾品或祭祀用的項鍊。轉眼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珠寶受歐洲藝術復興運動的影響,設計風格趨向多樣化,珍珠、彩色寶石與黃金相結合,呈現出精緻的幾何圖案和自然主題,這一時期的珠寶也不僅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更是貴族和富商紛紛以珠寶彰顯自身的文化修養與品味。最後為現代珠寶,在技術與設計理念上實現了革命性突破,從極簡主義到前衛的高級訂製,風格多元且個性化,新材料如鈦金屬、再生寶石及3D列印技術的應用,使珠寶製作更加創新且環保,現代珠寶設計亦開始注重情感價值,強調珠寶作為愛情、友誼或家庭的重要象徵,並逐漸融合時尚與藝術,成為表達自我與文化身份的飾品。透過講師的介紹同學們學會了如何分析珠寶的歷史背景、設計理念與材料應用,並能夠從更深層的角度欣賞珠寶的藝術價值與文化意涵的能力。
活動最後,同學們利用所學開始進行珠寶鑑賞的實踐練習,透過注意寶石的4C——克拉數(Carat)、顏色(Color)、純度(Clarity)和切工(Cut)進行鑑別,因為四個因素對珠寶的價值和美感至關重要—克拉數決定寶石的大小,顏色影響其視覺效果,純度代表瑕疵程度,切工則直接影響寶石的光彩和折射效果,同學們還使用寶石鑑別放大鏡,仔細檢視寶石的內外特徵,辨別瑕疵或其他細節,透過這些技巧,同學們不僅提升了寶石鑑賞的能力,還對珠寶的設計、工藝和價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鑑賞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從各個角度來評估珠寶,並能更專業地欣賞其藝術魅力。
數媒系張嘉容同學表示:珠寶各時期的發展歷史差異和如何辨認不同種類&不同品質分級的寶石,鑽石等,包含純度、硬度、顏色。
財金系張晏菁同學表示:我覺得可以從歷史沿革,再到寶石辨認方式,來認識寶石對於我本身來說,能更深刻去理解寶石。
護理系甘智誼同學表示:了解珠寶的歷史,學習欣賞各式珠寶擁有基本概念,引發我對珠寶的興趣與進一步探索的動機,也了解到有GIA課程等類似的職涯道路。
心理系陳安莉同學表示:從尼安德塔人開始,人類就有戴配飾的概念,在這堂課我認識了寶石的歷史,寶石的種類,以及鑽石的分級,而鑽石是所有寶石裡唯一可以被分級的寶石種類(4Cs-carat、color、clarity 、cut)。
護理系林敏涴同學表示:了解珠寶的結構、材料選擇、配色原理等等,也學習到珠寶在不同文化和歷史背景中的象徵意義和演變。
活動結束後,參加《探索珠寶:設計與鑑賞》課程的27位同學紛紛表示,這次的活動加強了他們對珠寶歷史的認識,還學會了如何從珠寶的設計、工藝和材質分析中,欣賞其內在價值與外在魅力,在活動中,學生掌握了如何透過對珠寶的鑑賞技巧,了解寶石的切工、顏色、純度與克拉數(4C),並在過程中發現和表現出個人獨特的設計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