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彩虹的政治學─民胞物與 轉自 聯合報 潘襎
東西方民族對霓虹有許多聯想。霓虹是許多民族都看到過的大自然現象,殷商甲骨文已有記載,古漢字「虹」從「蟲」部,古人視為天上龍形獸,虹為陽、霓為陰。彩虹的顏色在當代被視為跨性別的多元性與包容精神。
我們常引用的一句話「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出自於《孟子.梁惠王》:「湯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孟子引用《書經》說明商湯征伐夏桀。夏桀無道,湯因誠信而得民心,老百姓爭先恐後,希望他能趕緊來弔民伐罪。三代歷史,周人建構居多,真假難辨,然而王有道民從之。古代藉由戰爭解決問題,今日民主時代,有權者以選票代替征伐。如果沒有大旱,霓虹來時豈會歡欣。沒有痛苦,那得紓困後的歡欣雀躍呢?
法國著名雕版畫家古斯塔夫.多雷(Paul Gustave Louis Christophe Doré, 1832-1883)描繪一件大洪水後的慘狀:一艘巨大船隻停在山頂,下方溪谷堆滿屍體,淵黑淒慘,一隻白鴿飛翔於大洪水山澗;〈放出鴿子〉(Le Lâcher de la colombe, 1866-1870)乃是諾亞為了解大洪水是否止息的測試。《創世紀》第九章寫道,神在大洪水之後說:「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虹也就意味著神的應許、憐憫及信實。彩虹在聖經上具有重要的意義,神給予人類承諾,那是一種永恆的契約。
彩虹在古代日本可說充滿遐想,飛鳥時代(592-710)有歌聖之稱的柿本人麻呂,以長歌哀弔亡妻,淒涼感人,足以與蘇東坡弔念妻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詩句相媲美。「雁飛於天,吾妻居於輕,恆欲探望,遊眾不歇,若時去將為人知。吾竊戀卿,如脫葛藤之羈絆,欲乘巨帆以會,愛慕之情宛如礁中隱玉,如日西沉、雲遮月、海草搖曳。信使告我以卿逝,彷如黃葉飄零,驚聞來音,騷然難安,無法言說。吾往輕市,信卿於此,若感吾情於千分之一亦足欣慰;卿之衣帶如畝傍山之鳥鳴,而今不聞,玉鉾道上行人雖夥,妻影惘然,奈何!奈何!揮袖徒呼:『吾卿,魂兮歸來!』」(筆者譯自《萬葉集》)
彩虹出現之處必有市場,為陰陽交界之處,歌人柿本人麻呂到輕(今日奈良橿原)的市場,希望在這陰陽兩分之地見到亡妻,情深意切,這種情感來自彩虹背後蘊含的濃厚彼岸世界色彩。
「彩虹橋」的盡頭為台灣原住民祖靈的居所,電影賽德克巴萊最後以彩虹橋的出現,撫慰抗日身亡的英勇亡靈。虹、霓皆為雨水折射的自然現象,霓為副虹,顏色次序與虹恰好相反。宋代沈括《夢溪筆談》已記載彩虹的物理現象為水氣折射形成。彩虹出現的時間不長,迷濛夢幻;物理學者研究其氣候,基督徒想起神對人的應許之諾,詩人感懷亡妻之眷戀深情,原住民獲得祖靈的慰藉。
然而,大自然現象的彩虹一經出現,政治人物心中能夠浮現民心向背者幾希?人文精神的價值不正是如此嗎?張載〈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將人民視同出自同一母胎的親兄弟,將萬物視為我們同類,這種博愛精神不正是政治人物應有的胸懷嗎?
(作者為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