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联合讲座/彩虹的政治学─民胞物与 转自 联合报 潘襎
东西方民族对霓虹有许多联想。霓虹是许多民族都看到过的大自然现象,殷商甲骨文已有记载,古汉字「虹」从「虫」部,古人视为天上龙形兽,虹为阳、霓为阴。彩虹的颜色在当代被视为跨性别的多元性与包容精神。
我们常引用的一句话「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出自于《孟子.梁惠王》:「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引用《书经》说明商汤征伐夏桀。夏桀无道,汤因诚信而得民心,老百姓争先恐后,希望他能赶紧来弔民伐罪。三代历史,周人建构居多,真假难辨,然而王有道民从之。古代借由战争解决问题,今日民主时代,有权者以选票代替征伐。如果没有大旱,霓虹来时岂会欢欣。没有痛苦,那得纾困后的欢欣雀跃呢?
法国着名雕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Paul Gustave Louis Christophe Doré, 1832-1883)描绘一件大洪水后的惨状:一艘巨大船只停在山顶,下方溪谷堆满尸体,渊黑凄惨,一只白鸽飞翔于大洪水山涧;〈放出鸽子〉(Le Lâcher de la colombe, 1866-1870)乃是诺亚为了解大洪水是否止息的测试。《创世纪》第九章写道,神在大洪水之后说:「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我与地立约的记号。」虹也就意味着神的应许、怜悯及信实。彩虹在圣经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给予人类承诺,那是一种永恒的契约。
彩虹在古代日本可说充满遐想,飞鸟时代(592-710)有歌圣之称的柿本人麻吕,以长歌哀弔亡妻,凄凉感人,足以与苏东坡弔念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诗句相媲美。「雁飞于天,吾妻居于轻,恒欲探望,游众不歇,若时去将为人知。吾窃恋卿,如脱葛藤之羁绊,欲乘巨帆以会,爱慕之情宛如礁中隐玉,如日西沉、云遮月、海草摇曳。信使告我以卿逝,彷如黄叶飘零,惊闻来音,骚然难安,无法言说。吾往轻市,信卿于此,若感吾情于千分之一亦足欣慰;卿之衣带如亩傍山之鸟鸣,而今不闻,玉鉾道上行人虽夥,妻影惘然,奈何!奈何!挥袖徒呼:『吾卿,魂兮归来!』」(笔者译自《万叶集》)
彩虹出现之处必有市场,为阴阳交界之处,歌人柿本人麻吕到轻(今日奈良橿原)的市场,希望在这阴阳两分之地见到亡妻,情深意切,这种情感来自彩虹背后蕴含的浓厚彼岸世界色彩。
「彩虹桥」的尽头为台湾原住民祖灵的居所,电影赛德克巴莱最后以彩虹桥的出现,抚慰抗日身亡的英勇亡灵。虹、霓皆为雨水折射的自然现象,霓为副虹,颜色次序与虹恰好相反。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已记载彩虹的物理现象为水气折射形成。彩虹出现的时间不长,迷蒙梦幻;物理学者研究其气候,基督徒想起神对人的应许之诺,诗人感怀亡妻之眷恋深情,原住民获得祖灵的慰借。
然而,大自然现象的彩虹一经出现,政治人物心中能够浮现民心向背者几希?人文精神的价值不正是如此吗?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将人民视同出自同一母胎的亲兄弟,将万物视为我们同类,这种博爱精神不正是政治人物应有的胸怀吗?
(作者为亚洲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