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善待大自然 

  • 2022-08-13
  • 吳燕諄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善待大自然  聯合報 潘襎

西歐近代科學方法啟蒙者之一法蘭西斯.培根,一六二○年使用拉丁文寫作一本《新工具:亦即詮釋自然的若干指導》。這本書扉頁上,採用銅板刻繪著兩根海克力士柱(Columne Ercole),柱子外邊出現兩艘一遠一近的加利恩帆船。西歐諸國駕著這些帆船,乘載著重砲遠渡重洋,開拓新領土

海克力士柱是人類對於直布羅陀海峽的比喻,古希臘史學家兼遊記作家史特拉蓬(Strabon),根據古希臘詩人頌歌指出,海克力士柱是大力神海克力士完成十二項艱鉅任務的極西地點。北邊柱子據說在英屬直布羅陀,南邊柱子則在非洲西北端。海克力士柱意味著無法跨越的邊境(non plus ultra),因為我們畢竟不是大力神,海克力士柱也就轉喻為人類文明不可跨越的極限,同時也是西歐人認為地理的極西之處。也有傳說,柏拉圖所言古代文明亞特蘭提斯島沉睡於海克利力士柱之外的海底。

一九八一年制定的西班牙王國國徽上出現海克力士柱,上面寫有兩個拉丁文字「更要跨過」(plus ultra),相較於不可跨越的邊境,大航海時代是一種跨越的冒險精神。西歐帝國主義者橫渡大海,掠奪新資源,移民統治。我們所習慣稱呼的東南亞,常常自視為華人文明的異域之地,其實印度洋季風才是帶來印度文明的自然力量,接著則是回教文明源源不絕而來。日本透過朝鮮半島接受中國文明,經歷平安時代,最終轉化為大和民族特色。來自北歐的維京人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出發,南下掠奪法國諾曼第,進入英國建立丹麥王朝。此外,他們也南下廣闊東歐草原,建立基輔公國前身的羅斯王朝。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王國位居西歐諸國極西之處,海克力士柱命定著西班牙成為西歐文明的邊陲。這種境遇使他們的內心騷動著糾結與不安,最終揚帆西行,將人類文明帶到嶄新時代,其背後存在的動力無非是培根《新工具》主張,人類應該去研究大自然的規律,才能征服大自然,使人類成為大自然的詮釋者,西班牙在美洲的確如此,摧毀不少古代文明。

在中國,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宋應星完成《天工開物》。他五次科舉不第,遂棄舉子業,踏查各地,考察地理,埋首實學,對於古代以來的生產技術進行觀察、研究、解釋與記錄,以理性態度來思考大自然現象。

培根的歸納法的確找出人類詮釋大自然的重要方法,卻也扯斷人與大自然皆為被造物的平等關係,逐漸地大自然變成被宰制的對象。氣候變遷不正是人類長久以來控制大自然所遭受的反撲嗎?人類應該改而善待大自然,寬待萬物,還是一如往昔貪圖私慾而恣意掠奪呢?

當氣候變遷極端嚴峻之際,國人當有作為,可惜從政者卻大多捲入只重輸贏不論是非的荒謬漩渦中,無法自拔。幸而我們在《地球・脈動中:生態與藝術特展》中看到願意為下一代著想的一股清流,善用科技與藝術來喚醒人類善待大自然的良知。(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