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3-31 感恩學苑 113-2 第五場 - 品德:餅皮捲起的前世今生與鄉愁

  • 2025-06-30
  • 三品書院管理員
114-03-31 感恩學苑 113-2 第五場 - 品德:餅皮捲起的前世今生與鄉愁
講師:陳遵旭

活動簡介:透過介紹潤餅的歷史淵源與文化意涵,理解其歷史發展與各地食材特色,掌握基本製作技巧,並建立對華人飲食文化的認識與飲食記憶的情感連結,進一步培養對傳統飲食的尊重與文化多樣性的理解。

     
「一餅入春味,一卷藏鄉愁」潤餅不僅是一種富含記憶與文化情感的傳統食物,更是許多家庭記憶中不可缺少的味道。亞洲大學三品書院於114年03月31日星期一,晚間18點30分在地餐舉辦「品德:餅皮捲起的前世今生與鄉愁」活動,邀請到逢甲大學文化資產與文物保存研究中心專案研究員陳遵旭講師帶領同學們認識潤餅的歷史故事與文化意涵,了解各地潤餅習俗的差異,進一步加深對華人傳統飲食文化的認同,各國學生紛紛共襄盛舉,親手捲起屬於自己的潤餅。
1132感恩5-1 1132感5-1 1132感5-1
  課堂初始,講師便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講解潤餅在時代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寒食節源於春秋時期對晉國忠臣介之推的紀念,古人於此日禁火寒食,以冷食取代熟食,延續對忠義精神的追思與尊敬。在節令飲食中,「五辛」蔬菜—蔥、蒜、韭、薤、芥常被運用於料理之中,象徵驅寒避邪、潔淨身心,也寓意迎春納福,而潤餅正是這段時節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以薄餅包裹各式蔬菜、豆乾、花生糖粉等餡料,口味與形式也隨地區而異,講師更幽默地詢問在場同學吃過最特別的潤餅包了什麼,有人說是皮蛋和皇帝豆,甚至提到南部會加入油麵,令人驚喜不已。

     隨後,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國的同學在講師引導下親手體驗製作潤餅,依照個人口味夾取喜歡的蔬菜與肉類,感受這項傳統美食的魅力。攤開潤餅皮,有人細心排列餡料、講究色彩與層次;也有人貪心地夾了太多配料,導致餅皮難以包裹,引來周圍陣陣笑聲,大家一邊動手包潤餅,一邊分享自己家鄉的飲食文化,透過這份簡單卻富有故事的料理,彼此交流、相互了解。透過這次的實作與品嚐,學生們深刻理解傳統飲食背後蘊含的歷史與人情,以一卷潤餅迎接春天,不僅捲起食材與風味,更捲起屬於每個人心中那份難以言喻的鄉愁與溫暖。

     護理系的甘同學覺得:「很久沒有親手包潤餅了,隨著年紀增長離鄉背井,這種童年的回憶越需要被勾起與記得,體驗中華文化之美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職治系的簡同學提到:「從清明節與寒食節的歷史開始認識,講師說明得很仔細,讓我深刻理解古人的這項習俗,並和朋友們一起動手包春捲很有趣,大家聚在一起吃特別有氛圍。」

     數媒系的鄭同學認為:「跟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知道了不同地區的春捲配料差異,原來南北的潤餅餡料有這麼多的不同,並且第一次嘗試製作潤餅,夾了太多餡都快要包不起來了,是一次很特別的回憶。」

     職治系的何同學表示:「春捲好好吃!特別喜歡豬肉跟香菜,這次的活動還可以讓外籍生了解臺灣傳統文化,真的很棒,看到他們對潤餅新奇的模樣,我也覺得好開心能讓他們體驗到這項習俗!」

     物治系的黃同學分享到:「了解到潤餅的由來以及其中的故事,不僅在知識上受益良多,也動手體驗了包潤餅以及吃潤餅的樂趣。」

     財金系的蒙古學生Yeruult Geser表示:「Today, I learned a lot about Taiwanese culture and had a great time with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spring roll was delicious—I really enjoyed the food! (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有關台灣文化的知識,還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一起度過了愉快的時光。春捲很好吃——我真的很喜歡這些美食!)

     現場的60位學員在動手製作潤餅及理解其背後故事後,透過動手體驗,感受傳統與創意交織的美味與情感,不僅學會了包潤餅,更懂得欣賞節令飲食所承載的意義與價值。在交流與分享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員彼此理解,讓這頓簡單卻充滿心意的潤餅晚餐,成為串聯記憶、連結情感的橋樑,也為大家留下了一段溫暖且難忘的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