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不朽的記憶與承諾

    一個人一生的記憶僅停留於其個體生命存在期間。一個人在家族、朋友間記憶,往往藉由親情與友情來聯繫。一個人在人類漫長歷史裡的記憶,往往要透過其一生努力,才能被記憶下來,如同大小河川,匯流入海,有的如涓滴之水,也有宛然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類最早的心靈伴侶─月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是唐張九齡名詩,海上初昇明月拉開序幕,宏大而哀婉,饒富盛唐氣象。
    月亮是人類心靈最佳朋友,陶淵明「晨興里荒穢,帶月荷鋤歸」,暮色低垂,農忙後肩上荷鋤歸家,一日苦辛幸有明月相隨。李白也有:「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月色相伴歸省,族人依門眺望,親情融融。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給自己一個偶然的趣味

    等待是人生裡的一門深奧學問,偶然卻是人的生命插曲,是生命樂章裡的副旋律。日前接受電台採訪後已近傍晚,忽想來個慢活,坐著公車回到美術館。平時習慣開車,已經很久沒有坐公車,特別是疫情以來,密閉空間總給人恐懼感。乘客上上下下,車子穿越大里市區,回到霧峰,司機每到一站,就用那高亢帶有沙啞的聲音喊出站名,提醒乘客下車,那種聲音給了這場平淡無奇的旅程注入活力。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善待大自然 

    西歐近代科學方法啟蒙者之一法蘭西斯.培根,一六二○年使用拉丁文寫作一本《新工具:亦即詮釋自然的若干指導》。這本書扉頁上,採用銅板刻繪著兩根海克力士柱(Columne Ercole),柱子外邊出現兩艘一遠一近的加利恩帆船。西歐諸國駕著這些帆船,乘載著重砲遠渡重洋,開拓新領土。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地球‧脈動中:共許地球未來

    古羅馬詩人西賽羅提到:「探索與觀照自然是邁向精神與知性的自然牧草。」人類為培育精神與知性,必須要研究,並且關注大自然的本質。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二十一世紀的風景觀

    前一段時間,兩岸三地文化交流尚稱通暢時,常有一句子,令台灣人感到窩心,「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樣的形容詞出自於中國大陸,但隨著兩岸關係緊張之後,台灣人的自豪,改以「浪漫的台三線」聊寄失落感,現實變遷之快速令人徒喚奈何!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放個不疾不徐的長假

    大自然是一本有聲且活生生的書本。到底多少學子去翻閱這本蘊含龐大知識的書本呢?似乎大自然這部書籍與我們學校教育的關係十分淡薄。因為,學校教育將學子圈在固定的人文空間,透過文字書寫或者圖片、影像去講解知識化的大自然。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屈原與邱吉爾─端午節的政治課

    端午節是華人世界重要節慶,韓國、新加坡依然流傳此習俗。台灣將端午節訂為國定假日,分別與清明、中秋與春節同為四大國定假日。端午節重要習俗有二:一為龍舟競渡;一為包粽子。此外還有釀雄黃酒,懸掛菖蒲艾草除蟲,嬰兒戴虎頭帽保護平安成長等習俗。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鏡裡鏡外

    大家出門前往往要照鏡子,或拿著手機看一下自己,特別是有身分有地位的;一出現在公眾場合就成鏡頭焦點,更必須把外表打理得恰到好處。科學越發達,我們留下形象機會越多,照鏡子看似不重要,卻成打理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讓每個人在鏡頭中留下美好,卻不一定是最真實的一面。

  • announcement image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吶喊—文明的壓抑與痛苦

    挪威畫家孟克有件世界名作〈吶喊〉,描繪已變了形的人,摀著耳朵,張大嘴巴聲嘶力竭,近似S型身體扭動,恰好與直線橋梁欄杆構成對比,相較他背後兩人直立樣態,那個吶喊者令人驚慌不安。看畫面彷彿聽到無盡吶喊,尖銳,卻又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