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4-21 感恩学苑 113-2 第一场 - 品质:(猴子也会做的)黏土小鸟

  • 2025-06-30
  • 三品书院管理员
114-04-21 感恩学苑 113-2 第一场 - 品质:(猴子也会做的)黏土小鸟
讲师:邱俊彦

活动简介:透过黏土雕塑与鸟类解剖学的结合,理解羽毛与身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黏土塑形技巧,并培养对动物造型艺术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鸟类形态与创意手作的认识。

     
生物与艺术,看似属于截然不同的领域,实则能在创作中巧妙交融,激发出别具一格的美感与理解力。亚洲大学感恩学苑于114年4月21号晚间六点半在HB88举办「(猴子也会做的)黏土小鸟」活动,盛邀邱俊彦讲师带领学生从鸟类的基本结构与生态特征出发,了解不同鸟种在自然界中的适应与演化意义,并以简易黏土创作实作,学习透过观察与造型表现生物特征,临摹出鸟类的姿态。
1132感恩1-1 1132感恩1-2 1132感恩1-3
  活动开始,讲师以鸟类基础生物学知识为引导,从鸟类的身体结构、羽毛特征与生态习性切入,说明不同鸟种在生存适应、筑巢与迁徙中的多样表现,并延伸至自然界中色彩、形态与功能的关联性,借由生物解剖与生态行为的讲解,学生得以理解鸟类外型设计与生存策略的关系,随后,讲师进一步指导如何以黏土进行鸟类造型,强调观察细节、比例掌握与形态表现的技巧,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深化对生物结构与艺术表达的理解。

     接着,同学们开始动手捏塑,从观察鸟类的基本外型出发,以简单的结构组合头部、身体、翅膀与尾羽,并依循生物解剖学的比例概念,尝试将鸟类的动作与特征以黏土具象呈现,过程中专注于塑形、平衡与细节修饰,并运用不同色彩搭配强化小鸟的个性特色,在塑作的过程里,学生不仅锻鍊了立体空间感与临摹的能力,也在创作中,深化了对自然生物结构的理解,并且体会到艺术表现与生物知识之间的结合与互动。

     商设系邱咏寊同学表示: 透过这次活动了解了如何调整鸟类的型态与比例,也观察到其他同学制作的写实派小鸟作品。如果未来有机会再次参与,会希望挑战制作出更拟真的飞行羽毛。

     职治系锺德蓁同学表示: 原本以为黏土制作小鸟很简单,实际动手后才发现需要投入大量耐心与手部的精细操作,但当完成作品时,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职治系吴文婷同学表示: 这次学习到了鸟类翅膀的基本解剖结构,也掌握了如何以简单的方式,运用黏土表现小鸟的造型。

     商设系陈思华同学表示: 在这堂课中,我学习到了鸟类的翅膀结构以外,还学习到鸟类的不同特征,并透过黏土将其捏塑出来。

     幼教系江孟芸同学表示: 今天的活动非常有趣,老师先是讲解鸟的解剖学,让我们以便后续的制作更流畅,制作的过程可以自己制作喜欢的鸟类,做出来蛮像的 所以超有成就感!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23位同学表示,透过这次动手体验,他们不仅学习到以基础生物解剖概念观察与表现鸟类结构,也在黏土创作中提升了空间感与细节塑形能力,在实作过程中,理解了自然生物外型与功能之间的关联,并透过亲手制作小鸟模型,培养了对生命结构的观察力与艺术诠释的敏锐度,讲师期望借由这样的实作引导,让学生在创作中自然结合生物知识与艺术想像,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界与立体艺术的兴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