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4-01 感恩学苑 113-2 第二场 - 品德:汉服与传统文化
讲师:陈刘清冉
活动简介:透过汉服体验与传统文化学习,理解古代服饰的历史背景与礼仪内涵,掌握基本的汉服穿搭与文化工艺技巧,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与应用。 汉服体验是一场结合历史与美学的文化探索,并且借由制作灯笼,认识其象征意涵,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亚洲大学感恩学苑于114年4月1号晚间六点半在HB88举办「汉服与传统文化」活动,盛邀陈刘清冉讲师带领同学们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亲身穿上不同朝代的汉服,感受服饰间蕴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搭配灯笼手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传统工艺的同时,深入了解灯笼背后的文化象征与历史故事,进一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汉服体验是一场结合历史与美学的文化探索,并且借由制作灯笼,认识其象征意涵,激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亚洲大学感恩学苑于114年4月1号晚间六点半在HB88举办「汉服与传统文化」活动,盛邀陈刘清冉讲师带领同学们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亲身穿上不同朝代的汉服,感受服饰间蕴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搭配灯笼手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传统工艺的同时,深入了解灯笼背后的文化象征与历史故事,进一步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活动开始,讲师从汉服的起源谈起,介绍其在中国历代朝代中的演变,从先秦深衣到汉代「右衽交领」、唐代开放式剪裁、宋代追求简约素净,再至明代恢复礼制的衣冠制度,每个时代的汉服设计都深深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与审美观的变化,讲师还特别说明各式汉服的结构名称,如:裋褐、襦裙、曲裾等,并示范正确的穿着与搭配方式,说明配件如佩饰、发簪、腰带等的用途与象征意涵,让学生不只看到华服的外观,更能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礼仪精神;在传统灯笼的教学环节中,讲师先介绍灯笼的历史背景,从汉代的照明功能发展至后期的节日象征,尤其在元宵节、春节等节日中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并带领同学认识各种灯笼的样式,如:缠丝灯、宫灯、纱灯等,接着教学灯笼的结构组合、纸材挑选与色彩搭配技巧,并鼓励学生融入创意图样设计,让每一盏灯笼都能呈现出传统与个人风格的结合。 随后,同学们纷纷换上风格各异的汉服,亲身体验传统服饰的穿着方式与仪态,从系腰带、理衣角到佩戴配件,每一个动作都需谨慎讲究,并且理解古人服饰中的礼仪精神与审美追求,穿戴完成后,学生也进行拍照与走秀体验,透过模拟古代行礼与站姿,进一步感受服饰所体现的文化底蕴与仪态之美;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开始制作传统灯笼,学生从剪纸、折叠、黏贴到组装,依照个人喜好设计图案与配色,运用各种素材完成属于自己的创意灯笼,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艺术构图与色彩搭配能力,也在一盏盏独一无二的灯笼诞生时,感受传统工艺所带来的温度与美感,并沉浸于创作之乐,在一笔一画、一剪一贴之间,与中华传统文化悄然连结。 保健系周羽婕同学表示: 让我认识汉服不只是一般电视看到的古装,还有分各种不同的朝代,体验了不同的服装,让我受益良多。 生医系林妤安同学表示: 了解各汉服制式和妆容,并且体验了汉服试穿与手作红包灯笼体验,学习到了很多。 医技系罗亭媗同学表示: 了解中国唐、宋、明服装的差异,以及妆容与配件的不同审美,不同朝代的服装差异也代表了当代的民风,相当有趣。。 数媒系刘一宗同学表示: 课程一开始,老师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汉服的历史渊源、形制特点以及不同朝代的风格演变,透过生动的讲解和精美的图片展示,我对这种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社工系吴雨荞同学表示: 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美丽与历史,更了解服装设计的原理,跟不同朝代的美学。 活动结束后,参与「汉服与传统文化」活动的20位同学表示,他们深入了解汉服的历史与文化,并亲自穿着汉服,感受古代服饰的独特魅力,同时,透过手工制作灯笼,掌握了传统工艺的技巧,从选材、设计到完成,过程中充满了创意与挑战。讲师期望透过这样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在实践中提升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理解与热爱,让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行,融入现代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