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联合讲座/陆游的真情与权力的现实

  • 2024-04-29
  • 三品书院管理员
科技.人文联合讲座/陆游的真情与权力的现实  转自联合报 潘襎
 
时间往前,历史记载过去。人喜欢往前迈进,却不喜欢老去,人必然老去,大都愈老愈重复过去。一代人记得一代人的事,酸甜苦辣,淬炼成一代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但是,下一代人却喜欢选择遗忘,因为他们想要向前,不喜欢回顾过去。
 
个人过去也能折射出历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的生活经验,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反映安史之乱的惨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个人感怀,炼成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临终前对家国炙热之爱,不言而喻。陆游爱国真切,力主北伐抗金,受到排挤,不见待于当朝;然而其男女恋情荡气回肠,千古传诵。沈园留下两人至爱痕迹,陆游妻被陆母迫而出离,数年后沈园再聚,前妻已再嫁,两人留下悲情诗词〈钗头凤〉唱和,辞成不久前妻以廿八岁去世。相隔四十年,七十五岁高龄的陆游再游沈园,留下两首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弔遗踪一泫然。」此后陆游数度来此凭弔,八十五岁高龄最后一次来到伤心地,「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六十馀年恋情,不断反复牵动情绪,陆游的溯往情感,成为超越时空的不朽真情。
 
诗歌动人心弦,让后人一唱三歎。史学家记载的历史,到底后人有没有获得启发呢?司马迁〈报任少安书〉提到写作《史记》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什么是「天人之际」呢?或许,相隔两千年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能做注脚。每个人意识不同,对事物反应自然不同,对于正常人而言其偏差的限度,一者来自于正常状态,一者「取决于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汉代讲究天人合一,执政者必须参透宇宙运作原理的同时,自己意志体现宇宙真理,黑格尔所说的「对上帝的尊敬程度」,何尝不是如此呢?
 
古代读书人娴熟于历史,却也因为政治权力的现实,只能俯首于巍巍皇权底下,失去人的正常状态。北京城破,吴三桂引满人入关,挟雷霆万钧气势横扫江北。南明弘光朝廷出租车大夫依然纠结于东林党争的恩怨利益,最终以史可法死节而告终。南明政权流离各地,永历皇帝败走缅甸,贵族、朝臣殆死缅人筹画的咒水之难,皇帝被捕交吴三桂而身死。台湾郑成功建立东宁政权,郑经死后,外有清廷虎视眈眈,内则族人、大臣竞逐权力,发动东宁之变斩杀王世子郑克𡒉,扶立郑克塽,清廷水师跨海,郑军于澎湖海战败绩投降。郑克𡒉被评为最具乃祖国姓爷才干之继承人,人才敌不过人性贪婪。甲午割台,乙未战役台湾民主国正规军,一触日军即溃,总统唐景崧败逃内渡,留下一群守节仕绅、乡勇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军队。
 
我们从历史所获得的教训,往往不如陆游与其前妻生离死别的千古恋情那般深刻感人,因为那里有出自于人性的至情至性;历史记载的政权更替,却多是现实权力争斗,不禁为忠臣烈士扼腕,唏嘘有之。政治人物面对无尽权力诱惑之际,司马迁「天人之际」与黑格尔「对上帝的尊敬」,或许足以唤起他们的存在意义与价值。(作者为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