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联合讲座/不朽的记忆与承诺

  • 2022-09-24
  • 吴燕谆
科技.人文联合讲座/不朽的记忆与承诺     转自 联合报 潘襎

一个人一生的记忆仅停留于其个体生命存在期间。一个人在家族、朋友间记忆,往往借由亲情与友情来联系。一个人在人类漫长历史里的记忆,往往要透过其一生努力,才能被记忆下来,如同大小河川,汇流入海,有的如涓滴之水,也有宛然滔滔江河奔流不息。

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终究难免一死,即使武勇如阿卡曼农,征服特洛伊后返国,依然难逃宫廷谋杀。古希腊人与神之间依然有着严格区别,肉体生命有限与神的超越性存在着不可踰越的界线。到了罗马时期,屋大维是第一位封神皇帝,岁月悠悠,奥古斯都神庙至今已淹没不明。欧洲进入基督宗教时期,只有透过罗马教会封圣的圣人才会不朽于人世,获得祭祀殊荣。作为世俗政权国王与皇帝,很长一段时间必须透过超越世间的神权加冕才取得合法性。

 

对于汉字文化圈的台湾而言,个人存在价值透过「三不朽」自勉,期勉能存在人们记忆中。所谓「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但是,不朽何其难呢?胡适说这三种不朽内容过于模糊,现代社会应该从大我与小我来说明,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但是,大我与小我之间认知,必须透过一种高度内省功夫;否则如同政治人物口中的大我,最终变成是集团利益或者政权维系借口而已。民主时代政治领袖如过江之鲫,其言行取决于可操弄议题的民调或者妄言民意,缺乏超越相对价值的制约能力,因为所谓民意常受媒体操作,媒体又容易受政权豢养。

古代人面对无穷尽谎言或者利益结构,将民意与天意连结一起,《泰誓》有:「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意味着上天所知,从老百姓而得,上天所见,取之于民所见。古代王权时代,唯一能节制王权的只有那超越性存在的天。今日民主社会,作为第四权的媒体也失去制衡机制时,普遍的超越性力量何在呢?

最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透过全球直播王位继承及国葬实况。没有古罗马的封圣仪式,却有传统习俗与权力继承的感人之处,钟声凭弔之外,王室养蜂人在每座蜂箱系上黑带,轻声告诉女王驾崩,国防大臣、王室成员轮流为女王守夜,最终在温莎堡教堂完成仪式。显赫一时女王,诚如钱穆所言,西方人的不朽在于活在上帝的心里。

伊丽莎白二世在庆祝登基廿五周年活动中,回忆起卅年前访问南非时的誓言:「当我廿一岁时,我发誓我的一生将服务于我们的人民。我祈求上帝帮助我实现这一誓言。虽然这个誓言是在我年轻没有判断力时发出的,但是我并不后悔,也不会收回其中的任何一个字。」去世前两天拖着她病体任命保守党党魁特拉斯为首相,一个人信守诺言数十年,终身不渝,成为举世领袖的典范。

今天台湾各类公职人员频繁宣誓就职,宣誓矢志为民服务,我们感受不到神圣性,却有莫名的讽刺感。伊丽莎白二世用生命来实践她的誓言,不知在我们选举期间,各位参选人看了英女王国葬仪式后,将来当选者如何信守承诺呢?(作者为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馆长)